冷落荒城又一秋,每逢佳节转添愁。
黄茅嶂远今犹古,白发风凄叹复羞。
菊瘦懒看空泪落,雁回遥望暮云收。
闭门却厌登高去,醉里心魂到故丘。
粤西九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粤西九日》是一首清代诗人于成龙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作品原文:冷落荒城又一秋,每逢佳节转添愁。黄茅嶂远今犹古,白发风凄叹复羞。菊瘦懒看空泪落,雁回遥望暮云收。闭门却厌登高去,醉里心魂到故丘 。
作者介绍: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他是清初名臣、循吏,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任命。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以其清廉和正直著称。
写作背景:《粤西九日》创作于清朝初年,具体时间未明确。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于边疆地区生活的观察和感慨。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边疆地区的文人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诗或许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它不仅体现了于成龙对家乡的深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诗中的“冷落荒城”和“每逢佳节转添愁”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通过对比荒凉的景象和节日的喜庆,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此外,诗中的自然描写如“黄茅嶂远今犹古”、“白发风凄叹复羞”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粤西九日》不仅是于成龙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边疆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以及他们如何用自己的笔触记录并反思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