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餐优昙花作

优昙曾记梦中餐,山寺日高柏水寒。
云绕佛龛常五色,香飘精舍比芝兰。
生平未识金银气,偶尔轻抛麋鹿滩。
四十年来魔障尽,好教拂袖紫霞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餐优昙花作》是一首清代诗人于成龙自作的诗歌,全文如下:优昙曾记梦中餐,山寺日高柏水寒。云绕佛龛常五色,香飘精舍比芝兰。生平未识金银气,偶尔轻抛麋鹿滩。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它属于七言律诗,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律诗是一种严格的格律要求,要求诗句的字数、平仄、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于成龙的这首诗遵循了这些规则,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寺景象。首句“优昙曾记梦中餐”暗示了诗人曾在梦中品尝过一种名为优昙的美味佳肴,这种美食如同梦幻一般美妙无比。接下来的两句“山寺日高柏水寒”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山寺中的树木苍翠欲滴,泉水潺潺,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接着,“云绕佛龛常五色,香飘精舍比芝兰”两句则将焦点转向了寺庙内部的装饰和香气,云朵环绕在佛像的供桌周围,呈现出五颜六色的景象;香烟袅袅升起,与兰花相媲美,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两句“生平未识金银气,偶尔轻抛麋鹿滩”则表达了诗人虽然一生未曾见过金银气(金银气在这里可能是指富贵或奢侈之气),但他仍然愿意偶尔抛弃世俗的繁华,去到麋鹿滩上寻找心灵的安宁。

从思想内涵上看,这首诗蕴含着深远的人生哲理。首句中提到的“优昙曾记梦中餐”,似乎暗示了诗人对于梦境的向往和追求。而整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它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

从艺术技巧上看,这首诗的用词精炼,意象丰富。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极强,读来如临其境。例如,“优昙曾记梦中餐”一句中的“优昙”并非指一种食物的名字,而是一种佛教中的吉祥之果,此处用来象征美好和祥和;“香飘精舍比芝兰”中的“芝兰”则是两种珍贵的草本植物,用以形容寺庙的香气浓郁且高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如“平生未识金银气,偶尔轻抛麋鹿滩”),展现了自己对于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心灵自由的追求。

《梦餐优昙花作》不仅是一首艺术上精湛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取向。因此,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研读这首作品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