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三十八

秦淮池馆御沟通,长养妖娆香界中。
十指琴心传漏月,千行佩响从翔风。
柳矜青眼舒隋苑,桃惜红颜坠汉宫。
垂老师师度湘水,缕衣檀板未为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三十八》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病中闲适自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深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一、诗歌原文及注释

1. 诗句原文:

野径穿花柳,山房掩绿萝。
春光融宿醉,残雪带新波。

2. 注释与译文:

  • 野径穿花柳: 描述了一条自然小道,两边种满了花和柳树,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 山房掩绿萝: 山房里被绿色的藤萝覆盖,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古朴的氛围。
  • 春光融宿醉: 春天的阳光似乎能融化人一夜的疲劳,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 残雪带新波: 尽管已是残雪季节,但新的积雪上仍带着一些水波的痕迹,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诗歌赏析

1. 自然美的描述:

  • 野径穿花柳: 诗中的“野径”描绘了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路径,两旁种植的花柳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添了诗意。
  • 山房掩绿萝: “山房”指的是一个隐居之所,而“绿萝”则是一种常绿植物,用来形容山房被绿萝所覆盖,传达了一种与世隔绝、静谧祥和的感觉。

2. 季节变换的感受:

  • 春光融宿醉: 这句将春天的暖阳比喻为能够溶解人们疲惫的酒意,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带来的新生与活力。
  • 残雪带新波: 描述了虽然已是冬天末期,但雪还未完全融化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与更新。

3.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 本诗通过“野径”、“花柳”、“山房”、“绿萝”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场景。
  • 对比修辞: 诗中既有静态的自然美景描写(如花柳、绿萝),又有动态的光影变化(如残雪上的水波),形成鲜明对比。

三、历史背景与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地点: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的某段时间里,当时他因病卧床,但仍心系山水田园之美。
  • 心境表达: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2.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 作为晚明文人诗作的代表,此诗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还体现了晚明时期文人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思想内涵: 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三十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