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三十六

鹦鹉疏窗昼语长,又教双燕语雕梁。
雨交澧浦何曾湿,风认巫山别有香。
斫却银轮蟾寂寞,捣残玉杵兔凄凉。
萦烟飞絮三眠柳,飏尽春来未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三十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创作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初冬,作者时在汝州(今山东临汝县)的病中。

诗的内容如下:

病来茶不甘酒懒,
睡去书多梦不成。
自种畦丁移小竹,
暗移床底过墙声。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病中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的孤独和寂寞。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