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颠毛笑汗青,浮云心事鹤身形。
金光共室常清净,玉斧寻真自杳冥。
白毡鹫僧分竹杖,绛纱鹿女问莲经。
家山只在柴门外,梵罢香销看翠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镜里颠毛笑汗青,浮云心事鹤身形。
金光共室常清净,玉斧寻真自杳冥。
白毡鹫僧分竹杖,绛纱鹿女问莲经。
家山只在柴门外,梵罢香销看翠屏。
《赠盛子久》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诗,其全文如下:镜里颠毛笑汗青,浮云心事鹤身形。金光共室常清净,玉斧寻真自杳冥。白氈鹫僧分竹杖,绛纱鹿女问莲经。家山只在柴门外,梵罢香销看翠屏。 。
这首诗体现了钱谦益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他的诗句“镜里颠毛笑汗青”反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利得失的淡然处之。这种思想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其次,诗中也流露出钱谦益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如“金光共室常清净”一句,描绘了一个充满和谐与安宁的环境,这或许也是他晚年归隐后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再者,“玉斧寻真自杳冥”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层面升华的愿望,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信仰和精神追求的重视。最后,诗中的“家山只在柴门外,梵罢香销看翠屏”,则表达了对简朴、清静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内心对于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淡泊。
《赠盛子久》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更反映了他在人生哲学、艺术创作及精神追求上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明代晚期的文化风貌及其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