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颠毛笑汗青,浮云心事鹤身形。
金光共室常清净,玉斧寻真自杳冥。
白毡鹫僧分竹杖,绛纱鹿女问莲经。
家山只在柴门外,梵罢香销看翠屏。

【注释】

镜里:指镜子。颠毛:白发,比喻衰老,也形容老态。笑汗青:笑傲于青史之上。鹤身形:像鹤一样的清高。金光共室常清净:佛教说佛光能净化一切,所以这里用佛光来表示清净。玉斧寻真自杳冥:指寻找真理,如仙人一般,不问世间之事。白毡鹫僧分竹杖:鹫是佛教中的神兽之一,白毡袈裟就是白色袈裟,鹫僧即指僧人,他们拿着竹杖。绛纱鹿女问莲经:《楞严经》里有“迦叶鹿子”的故事,鹿子问迦叶佛祖《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祖回答时以莲花为喻,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绛纱鹿女,即鹿仙女。《楞严经》中说佛祖在鹿野苑给五百阿罗频多等比丘尼讲解《大乘起信论》,鹿仙女听讲后向佛祖请教《楞严经》,佛祖就让她到莲座上听讲,并给她讲解《楞严经》。后来她回到山林隐居。翠屏:绿色的屏风,指山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与一位僧人的一段交往过程。从“镜里”“笑汗青”、“鹤身形”,到“金光共室”、“玉斧寻真自杳冥”,再到“白毡鹫僧”、“绛纱鹿女”,最后到“梵罢香销看翠屏”都可以看出,诗人与这位僧人交往密切,彼此情意甚深,而僧人又是一个出尘脱俗的高僧,所以,诗人在送别他的时候,既依依不舍,又感慨万千。全诗写离别之情,但并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一系列生活细节的描绘,把这种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禅理。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瞬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人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