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叹

新都才人官玉局,入朝手撼天门哭。
相公之子状元郎,杖血淋漓投永昌。
永昌市上拥诸妓,簪花涂粉双丫髻。
白绫新裓彩毫光,酒酣起舞龙蛇字。
蛮童笑杀老颠狂,万里云南作醉乡。
相思独有深闺妇,盼断金鸡下夜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都叹》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李东阳(1365—1447),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讲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对明初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典雅工整而著称,尤以七言律绝见长。
  2. 创作背景:李东阳的《新都叹》创作于明朝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动荡不安的历史画卷。诗中的“昭阳祸水喷火灭,贼莽势炽哀平折”便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
  3. 主题内容:《新都叹》通过描绘一位新都才人官玉局入朝时的悲壮情景,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个人悲剧的无奈。尤其是“永昌市上拥诸妓,簪花涂粉双丫髻”这一句,不仅刻画了人物形象,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奢靡与腐败。
  4.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李东阳运用了象征、对比等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例如,“汉家老妇不姓吕”,既指代了历史上的女性地位低下,也隐喻了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5. 文化价值:在文化价值方面,《新都叹》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新都叹》不仅是李东阳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韵味,还能进一步理解和思考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