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潜籁轩和韵

玉峰有高士,痛哭寿山隈。
铁马夜千里,麻衣时一来。
自从丹旐返,不复草堂开。
珍重遗编在,沉吟日几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潜籁轩和韵》是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该诗展现了彭孙遹的文学造诣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卒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是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工整和谐的五七言诗见长。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草堂尘外境,斜厕碧溪隈。居与三山近,人惟二仲来。行吟清籁发,坐啸绿樽开。却笑牵丝客,经年去不回。
  • 翻译:在尘世之外,有一个静谧的草堂。它坐落在碧绿的溪边。这里靠近三山,常常有二仲来访。诗人在这里行走,吟诵着清新的音乐,坐着高歌,打开绿色的樽杯。但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总是笑着离开,一年又一年地不来。
  1. 诗意解析
  • 意境描绘:彭孙遹用“草堂”象征着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而“碧溪隈”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观。通过这种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人物描写:诗中提到的“二仲”,即指两位常来的客人,他们的来访为草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这种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重视以及与朋友之间的亲密互动。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特别是最后一句“却笑牵丝客,经年去不回”,更是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去后的无奈和感慨。
  1. 艺术特色
  • 诗歌结构:《题潜籁轩和韵》采用了严谨的格律诗形式,每句五言或七言,音韵和谐,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标准。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文元素,如“玉峰”、“寿山隈”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修辞手法:在这首诗中,诗人大量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如“痛哭寿山隈”中的“痛哭”,赋予了自然界的元素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题潜籁轩和韵》不仅是彭孙遹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