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献廷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张铁桥先生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下面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 赠张铁桥先生 > 我生燕山下,君住罗浮巅。 > 相去万馀里,苍茫隔风烟。 > 我年三十君七十,南溟绝塞谁通连? > 金阊忽相遇,会合非徒然。 > 庞眉拄杖指天外,招我把臂谈重玄。 > 我向空山抱幽独,三元厄运遭百六。 > 耳闻沧海变桑田,长安夜听铜驼哭。 > 南来踪迹访遗民,幸遇先生成信宿。 >
【解析】 “我溯三湘问楚材”,三湘,指湖南,屈原曾遭谗被流放于三湘。楚才,指楚国的英才。屈原曾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里说:我沿着长江溯游到三湘(即洞庭湖),去探询楚国的杰出人才。“与君披写共登台”意思是:与你一起登上岳阳楼,共同欣赏洞庭湖那美丽的风光。 “乾坤不肯留残照,海岳无从问劫灰”意思是:天和地都不让夕阳余晖留下,山岳也无法从战火中寻回残灰。“乾坤”是天地
《咏史》 李商隐在唐代留下了一首《咏史》,其内容为:“朝横而夕纵,志本在温饱。敝裘先自愧,何论妻与嫂。匕首西入秦,生死在眉睫。秦政非齐桓,如何欲生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历史的典故和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现实政治的深刻思考。 首联“朝横而夕纵,志本在温饱”,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态,他们朝不保暮,贪图个人安逸,忘记了国家的大义。这里
王昭君二首 其二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注释解释: - 汉主曾闻杀画师:指汉朝的皇帝曾经听闻有人因为画师而被杀,这里的“杀画师”指的是对画师的惩罚。 - 画师何足定妍媸:画师(即画家)的能力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美丽,这里的“妍媸”指的是美丑。 - 宫中多少如花女:皇宫中有很多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女子。 - 不嫁单于君不知:如果不嫁给匈奴的单于(首领)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水仙比喻自己,通过水仙操抒发自己的感情。全诗四联,每联都是用“天”“人”两个关键词来构成上下句。首联写诗人面对大自然,感叹造化之大;颔联承上启下,将自然界万物的生灭与人的悲欢联系起来,表达人生如梦的感慨;颈联承接上文,以水仙自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尾联由水仙而发,抒发出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答案】
【题解】 本诗是诗人在友人闺秀雪仪处见到嫦娥画像后的感怀之作。 【注释】 素笺折叠涂云母:素白的纸张,用云母颜料折叠成嫦娥的画图,以供观赏。 黛笔清新画月娥:用黑色墨汁画上嫦娥的美丽容颜。 莫道绣奁无粉本:不要说刺绣妆奁里没有嫦娥的粉本(即画稿)。 朝朝镜里看双螺:每天早晨都能看到自己美丽的容颜,就像看到了天上的月亮。 【译文】 用白色纸张折叠着,上面涂上云母颜料来画嫦娥。用黑墨画上嫦娥美丽面容
赠张铁桥先生 囊中五岳空嶙峋,忽逢佳士为写真。 娄东顾子称同调,虎头龙性谁能驯? 与君相对两无语,双眉不点人间尘。 肯染春风旧花鸟,位置精神向三岛。 我生不识顾云臣,依稀错认丹霞老。 典型落落如晨星,万事悲凉付秋草。 别君流离迁向越,眼底旌旗互明灭。 夺我金庭第九天,翻飞只忆南华蝶。 西湖重遇又经春,笈里烟霞别有神。 还期遍走齐州地,同作天台采药人。 注释: 1. 囊中五岳:比喻诗人自己
泛溪 白石何粼粼,清流自浘浘。 信舟漾前溪,两岸饶蒲苇。 日落秋风生,停桡吊山鬼。 译文: 白色的石头多么光滑明亮,清澈的溪水自在流淌着。 我乘坐的小舟在溪水中摇曳前行,两岸长满了茂密的蒲草和芦苇。 太阳落山后秋风渐起,我停下桨来向山鬼致敬。 注释: 1. 白石何粼粼:形容白色的石头表面光滑明亮,像粼粼的波光。 2. 清流自浘浘:形容溪水清澈见底,流动自如。 3. 信舟漾前溪:信
【注释】 题潜籁轩和韵: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玉峰”、“寿山隈”都是地名,作者在《游仙诗》中有“天台有玉峰”,而“寿山隈”则指的是晋代诗人郭璞的故乡。“铁马夜千里”是形容战乱时期马蹄声如雷,而“麻衣时一来”则描绘了一幅百姓流离失所、衣衫褴褛的画面。“丹旐返”指的是死者返回家乡,而“不复草堂开”则是说诗人自己已经离开了故乡。“珍重遗编在”是指珍惜那些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
【注释】 茶亭,即茶馆。赵州: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一饮一吃”的“茶亭”和“两脚走去”的“台山”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看法。 第一句“茶亭联”的意思是说在“茶亭”,“一口就喝干了”。这里的“一口就喝干”是比喻人的生活态度。 第二句“台山路两脚走去”的意思是在“台山”,人只能“两脚走去”。这里的“两脚走去”也是比喻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