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横而夕纵,志本在温饱。
敝裘先自愧,何论妻与嫂。
匕首西入秦,生死在眉睫。
秦政非齐桓,如何欲生劫?
治国与治军,卧龙岂两事。
陈寿亦何知,还问司马懿。

《咏史》

李商隐在唐代留下了一首《咏史》,其内容为:“朝横而夕纵,志本在温饱。敝裘先自愧,何论妻与嫂。匕首西入秦,生死在眉睫。秦政非齐桓,如何欲生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历史的典故和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现实政治的深刻思考。

首联“朝横而夕纵,志本在温饱”,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态,他们朝不保暮,贪图个人安逸,忘记了国家的大义。这里,诗人用“朝横而夕纵”形容那些贪官污吏,白天里装作正直廉洁,夜晚却放纵自己,贪图享受,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这种描述揭示了古代官吏贪污腐败的本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

颈联“敝裘先自愧,何论妻与嫂”,则是对某些官员的讽刺。他们穿着破旧的衣物,却还自鸣得意,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满足。然而,这种满足是建立在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的。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这种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尾联“匕首西入秦,生死在眉睫。秦政非齐桓,如何欲生劫?”更是点明了主题。这里的“匕首西入秦”比喻了秦朝的灭亡,就像一把匕首刺进了秦国的内部,使国家走向灭亡。诗人用“生死在眉睫”来形容秦朝的危机,强调了秦国的迅速衰落和亡国之祸。最后,通过“秦政非齐桓,如何欲生劫”的反问,指出如果秦国不是像齐桓公那样有作为的君主,那么它的结局只能是灭亡。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权力、道德和责任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残酷,也让我们反思了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诗人李商隐以他的才华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