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
《论语·八佾篇》第十五章是关于孔子对“佾舞”的批评,他认为只有圣人才能使用这种舞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情感。
根据这段描述,《论语·八佾篇》第十五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讨论对象:该章节探讨的是《诗经》中的“颂”(一种祭祀用的诗歌)以及其在礼仪场合的表现。
核心问题:
孔子的观点:孔子强调了礼乐制度的重要性,并且他认为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应当服务于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孔子
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