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诗句】

子入太庙,每事问。

【译文】

孔子进入太庙,每到一处都询问。

【注释】

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

【赏析】

“子入太庙,每事问”这两句话表达了孔子对礼制的严格要求。在古代,人们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礼仪,因此,在进入太庙等重要场所时,需要详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礼仪规定。孔子作为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深知这一重要性,因此在每次参观或进入太庙时,都会仔细询问并了解相关的规矩。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礼制的重视,也展示了他的谦逊和好学精神。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译文】
有人问:“谁说鄹人的儿子懂得礼呢?进入太庙,每到一处都询问。”
【注释】
孰谓:谁说。
鄹人之子:指孔子的故乡鲁国的鄹邑的人。
【赏析】
这个问题看似是质疑孔子是否真的懂礼,但实际上是在表达对孔子学识的赞赏和尊敬。因为鄹邑地处偏僻,资源匮乏,但孔子却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高尚的品质,展现出对礼仪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因此,当有人质疑他是否真的懂礼时,实际上是在赞扬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和能力。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学问和品德的尊重和追求,以及对于个人品质的认可和期待。

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听到后,说:“这正是我所要学习的行为准则。”
【注释】
闻之:听到这个消息。
【赏析】
孔子对于自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他认为,通过认真听取和学习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行为规范。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修养,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伟大品质。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