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1. 去:离开。告朔之饩羊:古代祭祀时用的活羊,每年更换一次,到年底则用死羊代替。因为旧的羊已经死去,所以要“去”了。
  2. 赐也:孔子称弟子为“赐”,所以这里用“赐”指子贡。
  3. 尔(耳):你。爱:吝惜。
  4. 其:它。礼:礼节或礼仪。
  5. 爱:吝啬,贪求。
  6. 吾:我们。
    【赏析】
    此诗出自《论语·八佾篇》。“八佾”是周朝天子专用的舞乐乐队,诸侯、卿大夫只能观看不能参加演奏;而“八佾之舞”也是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舞乐活动。
    子路问孔子:“为什么说‘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回答说:“这话是说:‘礼的作用在于和谐。’如果只讲‘和’而不讲‘礼’,那就像乱糟糟的一团麻,没有一根能拿得出来的。”
    本篇选自《论语·八佾篇》,记述孔子与弟子们在齐鲁两地参观鲁国的宗庙和祖庙时,孔子对子贡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译文】
    子贡想要去掉祭祖时所用的活羊。孔子说:“端木赐啊!你吝惜那头羊,我爱的是礼呀!”
    【赏析】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好学闻名,但有小人之疑。“欲”字,表明他并非真心想去掉这头羊。“告朔”是指年终的祭祖仪式。“朔”是指每个月的初一。“饩羊”是祭祀用的整只活羊。古人在重大祭祀时要用一头整羊来代表牺牲,以示虔诚。“去”就是去掉的意思。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吝惜那头羊,我爱的是礼呀!”孔子强调礼的作用,认为人应该把礼摆在首位。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们行为的规范。礼的核心是“义”。所谓义,就是指合于道义。孔子认为,如果只注重形式,而不讲实质,那就如同乱麻一团,无法理出头绪。因此他说:“礼的作用在于和谐”,“礼之用,和为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