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渔翁(壬午)

斜放竹篙青。
满岸芦花一艇横。
手抱孙儿沙上坐,罾声。
牵动寒谭四五星。
乌鬼认呼名。
没入长江半夜深。
任说风波天样大,休惊。
醉卧船头不肯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渔翁(壬午)》是明朝诗人贺贻孙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南乡子·渔翁(壬午)》的作者是明朝的贺贻孙。他的其他作品同样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描绘以及对渔翁生活的赞美。贺贻孙的作品多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风光,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哲思。
  1. 作品原文
  • 词句内容:斜放竹篙青。满岸芦花一艇横。手抱孙儿沙上坐,罾声。牵动寒谭四五星。乌鬼认呼名。没入长江半夜深。任说风波天样大,休惊。醉卧船头不肯醒 …
    这段描述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宁静又略带神秘的江边景象,其中“乌鬼认呼名”一句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晚风中传来的呼唤声。
  1. 艺术风格
  • 语言特点:贺贻孙在《南乡子·渔翁(壬午)》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这种简洁明了而又富含意象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词读来不仅流畅而且充满诗意。
  • 意境营造:贺贻孙在词中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色,更是通过这些景色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心境。他善于利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词中的渔翁形象显得更为突出和鲜明,从而营造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意境。
  1. 文化意义
  • 传统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翁通常被视为辛勤劳作、与世无争的象征。贺贻孙通过这首词展现了渔翁生活的另一面——即自足自乐的生活态度,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和谐、简朴生活的追求。
  • 自然美学:贺贻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审美观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南乡子·渔翁(壬午)》不仅是贺贻孙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词,可以感受到贺贻孙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启发和借鉴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