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春圃(壬午)

花漏疏篱月,鸟穿隔树烟。
千桃并笑各嫣然。
阅尽东风、有恨与谁传。
教曲凭鹦鹉,弹词惜杜鹃。
酒阑夜静悄无言。
春在枝头、人在画栏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柯子 春圃(壬午)》是明朝末年,一位名为贺贻孙的文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南柯子 春圃(壬午)》的作者是明朝末年的江西永新人,字子翼。贺贻孙是一位明季诸生,与万茂先、陈士业、徐巨源、曾尧臣等人结社豫章。当明朝灭亡后,他选择不出仕。他的这一选择可能反映出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理想的坚守,这种性格特征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贺贻孙在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中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个人价值追求。
  2. 词作主题:贺贻孙的这首词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岸草低新涨,山花压短墙”,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但又略带萧瑟的春天。“行逢满担冷淘香,安得垆头沽酒,醉斜阳”则进一步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3. 艺术风格:《南柯子 春圃(壬午)》的艺术风格清新自然,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词中的用词考究,意境深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观察力。
  4. 历史意义:作为明朝末年的文学作品,此词不仅记录了那一时期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词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南柯子 春圃(壬午)》不仅是明朝末年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