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春夜宴集(壬午)

花底驱愁愁不去,春光曲槛平分,诗筹酒盏各殷勤。
窥帘千片月,过坞一岑云。
恰忆湖边香草梦,青烟隔路氤氲。
笙歌寂后更堪闻。
寻芳今已倦,为尔又纷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春夜宴集(壬午)》是明末清初的贺贻孙所作的词。该词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宴会上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和愉悦的心情。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贺贻孙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以擅长诗词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那个时期文人的生活态度与审美追求。

  2. 创作背景:《临江仙·春夜宴集(壬午)》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词中描绘的景象推测,这应当是在春夜举办的一次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这样的场合,通常伴随着自然之美以及文人墨客之间的诗意交流。

  3. 文学特色:贺贻孙的词作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美好瞬间,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在《临江仙》中,通过对春天夜晚景象的描述,如“花底驱愁愁不去”等句,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贺贻孙还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使得他的词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贺贻孙的《临江仙·春夜宴集(壬午)》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词作,更是一篇展示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年文人生活与情感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所传颂,成为中华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