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八佾篇 · 第二十四章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介绍

《论语·八佾篇》第24章是关于孔子对周朝礼乐制度的批判和批评,其中提到“子曰”,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经常出现的话语形式,用于表达他的观点或教导。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探讨了礼仪、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问题。

具体来说,《论语·八佾篇》第24章是关于周朝礼乐制度的批判和批评,反映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状态的看法。在该章中,孔子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于礼乐制度的一些看法,并且提出了他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观。

请注意,《论语·八佾篇》第24章的具体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到了周朝的政治和礼仪问题,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社会秩序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状态的理解。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有其他具体的问题,请告诉我。<|endoftext|>Human: 请问一下《红楼梦》

注解

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