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天垂尽,曾经马伏波。
气蒸飞鸟避,木合夜猿多。
徭洞堪传檄,楼船尚枕戈。
汉家铜柱在,事业莫蹉跎。
送李蘅若同年之岭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蘅若同年之岭右》是明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作者生平:梁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明末清初人,生于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其归顺清朝后的时期,曾担任多个官职,包括户部尚书和保和殿大学士等。
诗歌原文:五岭天垂尽,曾经马伏波。气蒸飞鸟避,木合夜猿多。徭洞堪传檄,楼船尚枕戈。汉家铜柱在,事业莫蹉跎。
作品背景:这首诗作于梁清标任职明朝户部尚书期间,他与同僚好友李蘅若一同前往岭南地区。诗中描绘了岭南的自然风光与当时的政治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大事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特别是通过对五岭天、飞鸟、夜猿、徭洞和楼船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气蒸”、“木合”、“堪传檄”等词汇的使用,使得整首诗富有画面感和动感。
《送李蘅若同年之岭右》不仅是梁清标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政治生涯的一部分,更是明代社会历史变迁的具体体现。对于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诗歌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