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闺怨

落花万片如堪数。和烟织就相思缕。
甚处叫黄鹂。黄鹂却叫谁。
游丝无个事。只管随花住。
归燕斗人愁。双双踏玉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闺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其全称为《菩萨蛮·回文秋闺怨》,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美感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词作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 创作时间: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期间。
  • 词题解读:《菩萨蛮》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被广泛应用于词中。此词采用“回文”形式,即词的前后两部分内容相反,但意境相通,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与哀怨。
  1. 词作原文
  • 上片原文:“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夏日黄昏时分庭院中的柳树随风轻摆,而主人公则在安静的环境中安然入睡的景象。
  • 下片原文:“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则是从触觉角度出发,描写了穿着轻薄衣物的女性由于体味而感到凉爽,同时又因为出汗而使衣物沾染上了香气。
  1. 词作特色
  • 回文手法:词的上下两阕内容相互对应,通过巧妙的回文结构,使得整首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对称美。这种技巧不仅增加了词的艺术性,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 象征与暗示:词中运用了多种象征手法,如柳树作为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象征,香汗则是女性身份及情感的流露。这些象征和暗示丰富了词的内涵,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价值。

《菩萨蛮·闺怨》不仅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