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独坐

曲栏新竹。一碧碾成千个玉。
静掩篱门。野鸟声声乱唤人。
绿阴如许。小袂轻凉疑坠雨。
闲谱诗余。遍向芭蕉叶上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春怨》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所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朱淑真,北宋时期的才女,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词作闻名于世。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她的作品却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 原文节选: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3. 词中意象:词中“伫立”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女子独自站立的情景,她的神态是伤神的,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通过“无奈轻寒著摸人”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这里的“轻寒”不仅指天气的寒冷,更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冷漠和凄凉。“此情谁见”则是她在寂寞中对爱情的追求和期待,但无人能够理解她的心声。而“泪洗残妆无一半”则表达了她因为思念和伤心而憔悴不堪的样子,泪水已经洗净了她的妆容,只留下一半的痕迹。“愁病相仍”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既有忧愁也有疾病相伴,这使得她的生活更加艰难。最后的“剔尽寒灯梦不成”则透露出她在这样的境遇下,无法入睡,只能对着微弱的灯光度过漫长的夜晚。

  4. 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朱淑真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她的情感。首先,她通过连续使用五个“独”字,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感。其次,她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化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这些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之间的联系。再次,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描写女子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展示了她的心理状态。最后,她还采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使得整首词的内涵更加丰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5. 情感内涵:《减字木兰花·春怨》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它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她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春怨》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词不仅仅是欣赏的对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