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昙应和尚住古尧峰 其二

天花散处即重茵,供养真如不坏身。
自是芳踪𩀱白足,何曾容易踏红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昙应和尚住古尧峰·其二》是一首由明朝文人徐枋创作的诗作。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徐枋:明末清初的江南长洲人士,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因其父死于南明之亡而隐居于邓尉山中,后来移至灵岩,终身未入城市,以卖画为生。
  1. 诗歌内容
  • 诗句翻译:《赠昙应和尚住古尧峰(名文杲)·其二》原文为:“超然法象踞高峰,丈室云生苔径封。不是风标绝尘俗,何缘月旦有霜松。”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昙应和尚居住的古尧峰,山峰巍峨,云雾缭绕,非同寻常的高僧,如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呢?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高洁品格的敬仰之情。
  • 诗意赏析:徐枋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昙应和尚居住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通过对比“风标绝尘俗”和“月旦有霜松”,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僧形象,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与象征:在这首诗中,“超然法象”象征着禅宗的修行状态,“丈室云生”则暗示了禅意与自然的融合。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诗人巧妙地传递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僧人住所的描写,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赠昙应和尚住古尧峰·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禅宗修行的诗作,更是诗人对生命、宇宙和佛教哲学深刻感悟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徐枋的文学才华以及他对于生活与修行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