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喧卑仍避俗,草堂安隐寄幽思。
门前种竹缘苔径,槛外飞花点砚池。
南垞游将裴迪共,东皋醉与仲长期。
春来好景知无限,万树梅花压短篱。
次韵题王氏邓尉山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题王氏邓尉山居》并非徐枋所作,而是明朝诗人徐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以及全文内容如下:
创作背景:《次韵题王氏邓尉山居》是徐芳在崇祯年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据传,徐芳的父亲在南明之亡后,因国变而殉难,因此他选择了隐居不复出的生活态度,并在邓尉山中的草堂中度过了余生。这首诗可能是徐芳在游览了王氏家的邓尉山居之后,有感而发,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信息:徐芳(1622—1694),字昭法,号俟斋,晚号秦余山人,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是明朝末年的著名诗人,工于诗,兼擅书画,著有《居易堂集》等著作。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涉及文史学等多方面的才华。
全文内容: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山市喧卑仍避俗,草堂安隐寄幽思。门前种竹缘苔径,槛外飞花点砚池。
南垞游将裴迪共,东皋醉与仲长期。
春来好景知无限,万树梅花压短篱。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芳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深深向往。诗中“门前种竹缘苔径,槛外飞花点砚池”等句,生动地展现了邓尉山居的宁静与美丽,而“春来好景知无限,万树梅花压短篱”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尽美好和生命意义的感慨。
《次韵题王氏邓尉山居》并非徐枋之作,而是明朝诗人徐芳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徐芳个人情感与审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一种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