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堰中即事

回首春游今再过,江湖秋水又生波。
蒹葭岸岸风涛阔,杨柳枝枝烟雨多。
楼阁已看衔暮景,汀洲何处起渔歌。
此身直付轻鸥外,一棹沧浪奈若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堰中即事》是明朝诗人徐枋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与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下面对《舟行堰中即事》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枋:明季长洲人,字昭法,号俟斋,晚号秦余山人。工诗且兼擅书画,其作品被编入《居易堂集》等多部文集之中。
  1. 创作背景
  • 《舟行堰中即事》的创作背景颇具历史意义,反映了作者在国变后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徐枋因父亲死于南明之亡而隐居不出,最终选择在山林间度过余生,不再涉足尘世。
  1. 文学赏析
  • 意境描绘:《舟行堰中即事》通过描绘江湖秋水、蒹葭岸岸、杨柳枝枝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氛围。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寓意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
  • 情感表达:诗中的“回首春游今再过,江湖秋水又生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感慨。同时,“一棹沧浪奈若何”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和无奈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蒹葭岸岸风涛阔,杨柳枝枝烟雨多”等句子,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艺术效果。这种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语言风格:徐枋的语言风格简洁而富有力度,诗句虽短却意味深长,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如“回首春遊今再過”,短短几个字就概括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舟行堰中即事》不仅是一首充满美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生命体。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的深情眷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