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胡其章给谏邓尉看梅谒剖老和尚步韵

断岸悬崖济上宗,却于语默见针锋。
千年津路原无筏,万树花光何处钟。
自有玄言袪五浊,宁须神岛问三峰。
澄湖极目无多子,入钵终能驯老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胡其章给谏邓尉看梅谒剖老和尚步韵》是清代诗人徐枋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徐枋,字子干,号石舫,明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曾因反对南明政权而隐居邓尉山中。他的诗文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与翻译:这首诗的原文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老和尚以及禅宗哲学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断岸悬崖”、“语默见针锋”等意象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洞察世事的禅意生活态度。
  3. 诗歌主题:整首诗以梅花为象征,通过描绘梅花在冬日中傲然绽放的景象,隐喻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诗中的“禅意”元素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度思考。
  4.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禅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艺术手法:此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颇具匠心,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情感丰富而深邃。尤其是“断岸悬崖济上宗,却于语默见针锋”这一句子,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同胡其章给谏邓尉看梅谒剖老和尚步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及其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