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塔寺

巾江逢乱后,西塔遂荒凉。
坐冷生公石,林虚雁字堂。
天风吹古殿,人迹响空廊。
薄暮湖烟起,楼台隐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西塔寺》是一首描绘了古塔的荒凉景象和历史沧桑感的古典诗歌,由清代诗人胡承诺创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巾江逢乱后,西塔遂荒凉。
    坐冷生公石,林虚雁字堂。
    天风吹古殿,人迹响空廊。
    薄暮湖烟起,楼台隐夕阳。

  2. 诗歌背景

  • 胡承诺,明末清初湖北天门人。他是位学识渊博的文人,曾在顺治二年部铨县职,康熙五年被征入都后,不久告老还乡。他在晚年致力于阅读古籍,撰写了大量著作,包括《绎志》等。
  • 胡承诺的生平和成就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尽管他入清不仕,但其文学成就仍然被后人称道。
  1. 诗歌鉴赏
  • 胡承诺在《题西塔寺》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学境界。诗中的“西塔遂荒凉”不仅描述了塔本身的衰败,也隐喻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 此外,诗中的“天风吹古殿,人迹响空廊”,通过自然风和人声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意境。这种写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深远的思考空间,激发读者对人生和历史的反思。
  1. 文化意义
  • 《题西塔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描写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歌传达了一种对过往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跨越了时间的限制,让今天的读者能够与之产生共鸣。

《题西塔寺》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艺术佳作,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