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江逢乱后,西塔遂荒凉。
坐冷生公石,林虚雁字堂。
天风吹古殿,人迹响空廊。
薄暮湖烟起,楼台隐夕阳。
【题西塔寺】
巾江逢乱后,西塔遂荒凉。
坐冷生公石,林虚雁字堂。
天风吹古殿,人迹响空廊。
薄暮湖烟起,楼台隐夕阳。
注释:
巾江:指长江。
西塔遂:于是,就。
生公石:指传说中的生公讲经石。
林虚雁字堂:形容树林间空旷无人。雁字堂:古代寺庙的堂宇,因形状像雁字而得名。
古殿:古老的宫殿。
薄暮:傍晚时分。湖烟:指湖泊上弥漫的烟雾。
楼台:指高耸的楼阁。
赏析:
《题西塔寺》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西塔为背景,描述了西塔的荒凉景象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战乱后的凄凉和社会的萧条。
“巾江逢乱后,西塔遂荒凉。” 首句点明时间背景,描绘了战乱后西塔的荒凉景象。
第二句“坐冷生公石,林虚雁字堂”,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西塔荒废状态的感慨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天风吹古殿,人迹响空廊。” 描述了西塔中古殿的寂静与空旷,以及人们离去后的空寂感。
最后一句“薄暮湖烟起,楼台隐夕阳”则是在傍晚时分,湖面上升起的烟霞与远处楼台在夕阳下的剪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西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后的荒凉景象的感叹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色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