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遇雨

山下自晴山上雨,林深苔滑流石乳。
杖藜拨云云不开,洞口老猿作人语。
忽闻天际一钟鸣,隔水苍茫寻涧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遇雨

《庐山遇雨》是明末清初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雨景的独特魅力,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敏锐观察。

诗中“山下自晴山上雨,林深苔滑流石乳”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多变天气和独特地貌。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庐山的神奇和美丽。

“杖藜拨云云不开,洞口老猿作人语”则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幽静和神秘。这里的山、云、水、树、猿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

“忽闻天际一钟鸣,隔水苍茫寻涧户”则巧妙地引入了佛教文化元素,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禅意。这里的钟声和涧户不仅是视觉上的景观,更是心灵上的触动。它们让人联想到佛教中的净土和涅槃境界,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庐山遇雨》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自然世界,同时也让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