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人逢好友,一棹傍林丘。
远送同明月,相看总白头。
野桥疏柳卧,浦寺乱云秋。
信宿倾情话,闲心到十洲。
余澹心追送同舟至惠山
介绍
《余澹心追送同舟至惠山》是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施闰章,字舜俞,号瑶华生,晚号玉房山人,又号愚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与朱彝尊、王士禛并称为“南三北四”。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彷徨与挣扎。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不同版本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施闰章晚年所作的作品。另一种说法则指出,这首诗是他在任翰林院编修期间所作。然而,无论具体创作时间如何,都显示出施闰章对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
诗歌原文:《余澹心追送同舟至惠山》原文如下:
离人逢好友,一棹傍林丘。
远送同明月,相看总白头。
野桥疏柳卧,浦寺乱云秋。
信宿倾情话,闲心到十洲。诗歌赏析:施闰章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棹傍林丘”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自然景象之中。通过描绘好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夜幕下明月下的静谧场景,展现了一幅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意境。此外,诗中还隐含着对友人深情厚意的赞美以及对友情长久不衰的祈愿。
艺术特色:施闰章在这首诗中,不仅运用了传统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以物喻情等,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写作技巧,如对比、烘托等,让整首诗歌既有古典之美,又不乏时代气息。他的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使得《余澹心追送同舟至惠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古诗,而是成为了一部蕴含深意、富有哲理的作品。
施闰章的《余澹心追送同舟至惠山》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施闰章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明代末期社会生活的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