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竹业符

向笼葱摘取,问虫篆、是谁书。
似蠹绣丹经,鱼餐绿子,巧出仙馀。
麻姑。
戏将凤爪,印龙纹、一晕一河图。
更缀阴阳小押,辟邪留在冲虚。
研朱。
箨陨亦沾濡。
掩映雪消初。
笑带鱼与露,腻香春粉,总赠芳姝。
林于。
洞庭万树,奈斑斑、只有泪如珠。
那得双钩片片,惊鸾迹遍萧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屈大均的《木兰花慢·竹业符》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词作

屈大均(1630—1696),原名屈绍隆,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木兰花慢·竹业符》是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艺术的独到见解。词中不仅体现了屈大均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展现了他在诗词创作上的高超技艺。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词:

  1. 词作背景
  • 《木兰花慢·竹业符》创作于明末清初,这是屈大均经历战乱后选择出家为僧,重新回归文人身份的时期。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儒生到僧人再到诗人的转变,这一时期的动荡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在出家人的身份下,屈大均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词创作的执着。他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 词作内容分析
  • 屈大均在《木兰花慢·竹业符》中巧妙地运用“竹业符”这一元素,象征着他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承。词中提到的“似蠹绣丹经”,意指竹简上刻着古老的文字,这些文字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而“鱼餐绿子”,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叶被鱼儿啃食的场景,既富有诗意,又暗含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麻姑。戏将凤爪,印龙纹、一晕一河图”表达了屈大均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想象和创新。这里的“凤爪”和“龙纹”分别象征着神秘和力量,而“一晕一河图”则暗示了天地间的广阔与深远。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解读,使得《木兰花慢·竹业符》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词,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和自我表达。
  1. 词作的艺术特色
  • 屈大均的《木兰花慢·竹业符》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他的词句精炼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和哲理。例如,“麻姑。戏将凤爪,印龙纹、一晕一河图”中的意象组合,既新颖又充满想象力,展现了屈大均独特的审美观和创造性思维。
  •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通过动植物来隐喻人的情感和理想。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也让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层次问题。

屈大均的《木兰花慢·竹业符》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的作品。通过对其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