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比翼鸟

南禺有鸟皆称凤,鹣鹣乃是蛮子。
碧树交栖,青衣两比,长唤归飞难已。
时穿烟水,与白练红绡,竞餐花蕊。
却恨鸳鸯,恁生多了一双翅。
袭胸谁得辨汝。
似迦陵共命,鸟鼠同体,暮不相思。
朝非独寐,伉俪人中无比。
闺人思苦,倩好手边鸾,画成遥寄。
鲽也灵鱼,更圆三四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比翼鸟》是屈大均的作品。这是一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屈大均(1630—1696),原名屈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诸生。因明朝末年战乱,出家为僧,后还俗改名屈大均。工诗,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大家”。
  • 作品流传:《齐天乐·比翼鸟》是屈大均晚年归隐期间创作的词作,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1. 作品原文
    南禺有鸟皆称凤,鹣鹣乃是蛮子。碧树交栖,青衣两比,长唤归飞难已。时穿烟水,与白练红绡,竞餐花蕊。却恨鸳鸯,恁生多了一双翅。袭胸谁得辨汝。似迦陵共命,鸟鼠同体,暮不相思。朝非独寐,伉俪人中无比。闺人思苦,倩好手边鸾,画成遥寄。鲽也灵鱼,更圆三四尾。

  2. 主题思想

  • 爱情主题:通过描述一对美丽的比翼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自由和美好愿景的向往。这种象征性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渴望。
  • 自然和谐:词中的比翼鸟象征着和谐与共生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美好状态的向往。
  • 人生哲理:通过对比翼鸟的描写,诗人可能也在传达一种人生哲学,即在人生的旅途中,应当追求真爱,享受自由,并与其他生命共同共存。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碧树交栖”、“青衣两比”,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超现实的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
  • 语言优美:屈大均以其精湛的文采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使这首词在艺术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词中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的词作,《齐天乐·比翼鸟》不仅展现了屈大均的艺术才华,也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社会影响:屈大均的这首词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它所表达的爱情观、人生观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齐天乐·比翼鸟》不仅是屈大均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分析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