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赠槎滘罗叟

曲水穿林,平桥架石,数家可是先秦。
小园谁种,花落锦成茵。
竹粉乾含凤尾,松膏湿吐龙鳞。
遮亭畔、三株老桂,酿酒最芳辛。
生津。
都蔗外,香橼佛手。
丹荔妃唇。
更甜蕉、作衣还用蕉身。
雪剖黄柑满乳。
霜收绿榄多仁。
场师好,何人得似,乐胜橘中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赠槎滘罗叟》是清代诗人屈大均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艺术特点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曲水穿林,平桥架石,数家可是先秦。小园谁种,花落锦成茵。竹粉乾含凤尾,松膏湿吐龙鳞。遮亭畔、三株老桂,酿酒最芳辛。生津。都蔗外,香橼佛手。丹荔妃唇。更甜蕉、作衣还用蕉身。雪剖黄柑满乳。霜收绿榄多仁。
  • 翻译:蜿蜒曲折的溪流穿过树林,平坦的桥梁横跨石头,这样的村落似乎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是谁在这小园中精心种植了这些花朵?当花瓣飘落时,仿佛锦绣铺满了地面。竹子的粉尘干燥如凤尾,松树的油脂湿润如龙鳞。在亭子旁边,有三株古老的桂树,酿造的酒最为芳香。生津止渴,香甜的味道让人回味。香蕉可以用来做衣服,香蕉皮也可以制成衣物。黄澄澄的橘子切开后露出洁白的果肉,绿色的橄榄也收获了许多。
  1. 作者介绍及背景
  • 作者: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号介子(一作介之),广东番禺人。他是清代初年的诗人、文学家,以诗文著称。屈大均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屈大均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翰林院编修等,但晚年却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
  • 背景:屈大均生活在清朝初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屈大均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政治立场复杂,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屈大均的诗歌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境与情感:《满庭芳·赠槎滘罗叟》中的意境深邃且富有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情感氛围。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意般的美感。
  • 意象运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曲水”、“平桥”、“数家”、“小园”、“花落”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艺术表现力。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描写,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加强烈,让读者能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1. 诗歌主题与思想
  • 田园风光: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对乡村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人生哲理:在诗歌中,除了描写田园风光之外,诗人还表达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思考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给予了读者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文化价值:《满庭芳·赠槎滘罗叟》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 影响与传承:屈大均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诗人和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屈大均诗歌的启发和影响。此外,屈大均的诗词也被广泛传颂和传播,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探讨《满庭芳·赠槎滘罗叟》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时,不难发现这首古诗不仅在语言表达上达到了高度的精炼,而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抒发上也展现了深厚的功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的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因此这首诗成为了中华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