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食槟榔

重重叶叶,又椰心一片,穿成双蝶。
灰杂乌爹添多少,要取津红如血。
枣子皮甜,玉儿心白,细嚼成琼屑。
妃唇甘滑,带脂安得常啮。
中酒更进金柈,兼探红袖,香爱氤氲绝。
玉女天浆如水涌,渣滓教君都咽。
紫穗三花,绿房千子,会向朱崖掇。
园园都买,不愁黎女来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食槟榔》是清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槟榔的赞美以及对生活享受的向往。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念奴娇·食槟榔》的作者是屈大均,他原名屈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出生于广东番禺的屈大均,是一位明诸生,因明末战乱出家为僧,中年后还俗,改名为屈大均,并工诗。他在岭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屈大均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还著有《翁山诗略》《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四书补注》等。
  2. 诗词原文
    重重叶叶,又椰心一片,穿成双蝶。
    灰杂乌爹添多少,要取津红如血。
    枣子皮甜,玉儿心白,细嚼成琼屑。
    妃唇甘滑,带脂安得常啮。
    中酒更进金柈,兼探红袖,香爱氤氲绝。
    玉女天浆如水涌,渣滓教君都咽。
    紫穗三花,绿房千子,会向朱崖掇。
    园园都买,不愁黎女来夺(枣子、玉兄,槟榔名)。
  3. 诗词赏析
  • 屈大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槟榔的形象和味道。“重重叶叶”形象地描绘了槟榔叶片的繁复,“灰杂乌爹”则形容了槟榔果壳中的黑色物质。
  • 词中对槟榔果实的描述生动形象:“玉儿心白”和“细嚼成琼屑”展现了槟榔果实的甜美,以及咀嚼时如同品尝琼浆般的感觉。
  • 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食用槟榔的过程与品鉴美食相提并论,表达了一种对生活享受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 词中还蕴含着对爱情的美好寄托和对女性美的赞美:“中酒更进金柈,兼探红袖,香爱氤氲绝。”这里的“金柈”可能指的是精美的食物或饮品,而“红袖”暗示了女性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美的渴望。
  1. 历史文化背景
  • 槟榔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社交媒介,在中国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商业交易的重要商品。
  • 在明清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槟榔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之一,其贸易活动频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屈大均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他对槟榔的喜爱和推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1. 社会价值意义
  • 《念奴娇·食槟榔》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在当今社会,虽然槟榔的食用已经受到限制,但这首诗词仍然具有教育意义,提醒人们珍惜健康生活方式,远离不良嗜好。
  • 通过这首诗词,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艺术风格特色
  • 屈大均的诗词艺术风格独特,他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在《念奴娇·食槟榔》中,他通过对槟榔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 此外,屈大均的诗词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这些特质也体现在了他的诗词创作中。
  1. 文学影响
  • 屈大均作为岭南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念奴娇·食槟榔》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屈大均的诗词作品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学者都深受其启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可以说,屈大均的诗词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念奴娇·食槟榔》不仅体现了屈大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还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这首词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