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中庸》的第三章主要讨论了“至诚”与“致中和”的概念,强调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一种道德的极致和和谐的境界。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经典散文,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该著作在北宋时期受到程颢、程颐的重视,南宋时期的朱熹对之做了详细的注解,使得这部作品与《大学》、《论语》和《孟子》并称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庸》第三章中的“至诚”和“致中和”是其核心理念。“至诚”意味着最高的真诚状态,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德行,但真正能够坚持实行并长久保持的人却不多见。这一理念反映了儒家对于道德实践的重视和对于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而“致中和”则是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一种道德的极致和谐的状态。这种和谐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举止,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
《中庸》第三章不仅是对儒家道德理论的一次深刻阐述,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修身养性、追求道德至善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