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 · 第二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介绍
中庸 · 第二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的第二篇。这部书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强调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平衡,主张“中和”之道。
在《中庸》的第二章中,子思详细阐述了中庸之道的核心理念。他首先指出,中庸不是简单的调和或折衷,而是一种达到完美和谐状态的理想途径。他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和自律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从而达到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子思进一步论述了中庸之道的实践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慎独:指的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守道德准则,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
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紧密结合,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修养的目标。
中道: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循中庸的原则,不偏不倚,既不走极端也不放弃原则。
节制:提倡适度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放纵或压抑,以保持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
敬德:强调对道德品质的尊重和提升,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庸》第二章强调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