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介绍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篇。它相传由子思所作,是一部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在《中庸》中,孔子通过描述舜的智慧和为人,强调了智慧与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中庸》第六章的内容涉及舜的智慧。孔子称赞舜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喜欢向他人提问并且善于分析别人浅近的话语。舜不仅能够隐藏别人的坏处,还能表扬别人的好处,并且对人民使用折中的处理方法。这种智慧体现了舜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事物本质的准确把握能力。

《中庸》第六章还引用了孔子的话,进一步解释了何谓“大知小知”。孔子指出,虽然人并非天生就完全清楚世间的道理,但有大知与小知之分。古代的帝舜就是一个具有大知的人。他能隐讳别人的过失而表扬别人的长处,掌握问题的两端并从中取用适用于民的方法。

《中庸》第六章通过对舜的描述,展现了一位伟大领导者的形象,并通过舜的故事传达了儒家关于人性修养、智慧运用和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一章节不仅丰富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