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释义】
“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孔子认为:“舜是最有智慧的人吧!因为舜善于向别人请教,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他能够隐去自己的错误而发扬别人的长处,抓住问题的两个方面,并把其中正确的一面用于治理民众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舜之道’吧!”
【赏析】
本诗是《论语·雍也篇》中的一段,它主要讲舜的为人处世之道。孔子认为,舜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好问、好察迩言,能隐恶扬善,抓住事物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处理,用其中于民。
在孔子看来,一个统治者应该具有大智慧。所谓“大知”,是指广泛地了解事物,全面地认识问题,不偏颇、不固执己见,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舜之所以成为大圣大贤,就在于他能够做到这一点。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舜真是个大智者啊!他喜欢提问,善于听取意见。“好求教于人”是舜的一大特点。他经常虚心向别人请教,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他能够虚怀若谷,广纳百川,集众人智慧于一身。他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人应当学习的。
“隐恶而扬善”。这句话的意思是:舜能够掩盖自己的过失,发扬别人的长处。一个人要成功,不仅要有知识、才能,还要有好的品德。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更要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提高;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及时给予赞扬和支持,帮助他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句话的意思是:抓住事物的两个方面,并用它们来治理民众。这是舜作为领导者的智慧所在。他善于分析问题,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既不左袒一方,也不偏颇一端。他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使得国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孔子认为舜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善于提问、善于倾听意见、善于掩盖自己的过失、善于发扬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并用这些方法来治理国家。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重要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