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注释: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回答说:“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抑或是你自己认为的强呢?”
赏析:《中庸》中的“强”,并非指强硬、刚强等,而是强调人应该具有坚强的品格和精神。这里的“强”是指人的坚强品质,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孔子通过子路的提问,引导子路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并鼓励他向南方的“强”看齐,学习南方人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子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注释:孔子说:“用温和宽容的态度去教育人,不报复那些邪恶无道的行为,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应该具备这种品质。”
赏析: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人格特质的看法。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温和宽容的品质,能够原谅他人的过错,而不是报复对方。这种品质正是南方人的“强”所体现出来的,也是君子应当追求的品质。
子曰:“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注释:孔子说:“身着铠甲,面对危险从不退缩,即使死亡也不会感到厌倦,这是北方人的‘强’。而强者应该具备这种品质。”
赏析:这段话进一步阐述了孔子对于北方人“强”的理解。北方人具有坚毅勇敢的品质,即使在面临危险时也能够勇敢地面对,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种品质正是“强”的表现。而君子作为社会的领导者,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
子曰:“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注释:孔子说:“所以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却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保持中立但不偏袒任何一方,这也是强大的表现!”
赏析:这段话是对君子“强”的进一步阐述。孔子认为,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外在的武力或能力,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坚定和正直。君子应该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被外界的舆论和他人的影响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子曰:“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注释: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君子不会改变立场迎合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赏析: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君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国家政治清明意味着整个社会风气良好,是非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君子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君子的强大。
子曰:“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注释:孔子说:“国家政治黑暗腐败时,君子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和忠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赏析:这段话再次强调了君子在国家政治黑暗腐败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在国家政治黑暗腐败的环境中,君子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绝不轻易妥协或改变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君子的强大品质。
这首诗通过对君子“强”的描写,展现了孔子对于君子人格特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他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如温和宽容、坚韧勇敢、内心强大等。同时,他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外在的能力上,更体现在内心的坚定和正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