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上来 为前制府大司马吴公寿

梅萼争红,向亚相生朝,开边春丛。
冻含香雪,晴弄和风,绿毛凤子相从。
正衮衣清暇,罢节钺、洗沐佗宫。
恐京朝,愿朝廷更假,三载居东。
公如古公天寿,得白兔双丸,绿髓青瞳。
好德康宁,年过耆艾,未来耇造无穷。
作万民师保,将雅颂、尽变鸾中。
更歌风,俾圣人膏馥,沾丐童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从天上来 为前制府大司马吴公寿》是一首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七言古诗。下面将围绕此作品,展开对其背景、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春从天上来·寿制府大司马吴公》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该诗作的作者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而且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梅花作为象征,通过对梅花盛开的景象描绘,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振兴,同时也表达了对吴公(即吴大司马)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2. 内容解析:《春从天上来·寿制府大司马吴公》通过生动的诗句展现了一幅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画面。首句“梅萼争红”,用梅花的嫩叶来比喻朝臣们争相向朝廷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开边春丛的场景,暗示着国家疆域的辽阔和边疆的安定。诗中的“冻含香雪”,“晴弄和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象征着国家在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环境中蒸蒸日上。

  3. 艺术特点:屈大均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借代等,使得整首诗的语言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他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将国家的命运与自然界的生机盎然联系起来,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积极展望。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梅花的赞美,也有对国家繁荣的祝愿,这些都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爱国情怀。

  4. 文学史地位:在文学史上,屈大均的《春从天上来·寿制府大司马吴公》被视为其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该诗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而受到赞誉,还因其在历史背景下的创作意义而被后世学者所研究。它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的反映。

《春从天上来 为前制府大司马吴公寿》不仅是屈大均诗歌创作的代表,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形式以及艺术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