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孤 送客出榆关

一声箛,送上卢龙道。
足裂长城霜草。
射虎石边愁滑倒。
嘶马乱,开关草。
猿臂将、白头闲,鱼皮女、红颜老。
向穹闾、且共欢好。
遥指鸭绿迷,路与龙沙杳,古塔何时行到。
黑海连天那望晓。
休冻绝,埋冰窖。
虹锈水,点羊酥,羝卧处,寻干燥。
雁南时、书寄安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孤·送客出榆关》是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悲壮的情感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下将具体分析该词的特点:

  1. 作品概述:屈大均,原名屈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诸生,因战乱出家为僧,后还俗,工诗,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大家”。其词作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2. 艺术特色:《塞孤·送客出榆关》作为屈大均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情感深沉:此词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送别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和期望。
  • 情景交融:词中通过描写长城边霜草、射虎石边的忧愁等自然景物,巧妙地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 用词精炼:屈大均的词作语言简练、用词考究,如“一声箛”、“足裂长城霜草”等句子,都展现了其精湛的文采。
  1. 文化价值:《塞孤·送客出榆关》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明代末清代初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珍贵资料。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塞孤·送客出榆关》不仅是屈大均诗词创作中的佳作,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这一词作,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屈大均及其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