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塞上 其四 八首

千山已作边墙。
长城更与天长。
一望教人断肠。
紫荆关外,茫茫只有牛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天净沙·秋》:

  1. 作者简介
  • 白朴:字太素,号兰陵公,又号玉京子,元朝著名戏曲家,散曲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以豪放洒脱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与题材上都有较高的成就。白朴在元曲创作上有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作品背景
  • 《天净沙·秋》是白朴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时期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这组曲子共四首,分别咏春夏秋冬四季,其中“秋”为第四曲。白朴不愿在元朝廷做官,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1. 作品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通过对四季的描绘,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思乡之情。《天净沙·秋》通过描写萧瑟的秋景,抒发了诗人内心孤独和落寞的情感。
  • 艺术手法:本小令的艺术效果得力于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了动静、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 构图特点: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通过对比映衬的手法,白朴成功勾勒出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秋景图。这种构图方式使得整个画面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不失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白朴作为曲作家的高超技艺。

《天净沙·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散曲作品,它更是白朴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在艺术表现上,白朴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尤其是映衬手法,使得整首曲子既有丰富的意象变化,又保持了高度的统一和谐,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