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内子王华姜 其十一

相如还成都,衣裘尽贳酒。
自刺美人赋,消渴恐不寿。
脸际芙蓉花,谁知先速朽。
幽歌惜永绝,盛颜难复取。
笔床销翡翠,杂佩捐琼玖。
服玩尽棺中,箱帘无所有。
同穴尚无期,我留为慈母。
殉尔一鸣琴,暂作黄泉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内子王华姜·其十一》是清朝诗人屈大均的作品,出自《明末清初四大家诗选》,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王华姜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屈大均,字翁山,号介子,广东番禺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文学家。屈大均在明朝末年即开始文学创作,后因战乱迁徙至岭南各地。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民众疾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故土的深情。

《哭内子王华姜·其十一》中,诗人描绘了自己与亡妻王华姜的深厚感情以及亡妻离世后的悲痛心情。诗中的“自刺美人赋,消渴恐不寿”展现了诗人面对亡妻遗容时的痛苦与自责,他甚至自比为被美人所伤的男子。诗的最后一句“同穴尚无期,我留为慈母”,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无尽思念和愧疚之情,他认为无法与妻子一同入土长眠,只能在世间留下自己作为妻子的“慈母”。

《哭内子王华姜·其十一》不仅是屈大均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亡妻的深沉悼念,也能领略到古代文人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哭内子王华姜·其十一》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示了屈大均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情感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