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子樱挽诗 其三

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
如君勇盖世,可无横草功。
烈士非徇名,王臣原匪躬。
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
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
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
徒手犹奋呼,百人无尺铁。
成败天所私,吾谋将焉哲。
呜呜陇头水,沉沉沙场月。
为君歌国殇,泪流满衣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公子樱挽诗·其三》是清朝屈大均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屈大均:字翁山,号介子,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学者。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个反清活动的参与者,曾与魏耕等一起进行了反抗清朝的活动。后来他在中年时改儒服为僧,体现了他对不同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
  1. 诗歌主题
  • 歌颂英雄:诗中提到“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意指战国时代赵国的剧孟对抗强大的敌国,表现出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上英勇人物的敬佩之情。
  • 反思战争:通过“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的描写,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以及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悼。
  • 反映现实:诗中的“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洞察。
  • 个人思考:“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则展现了诗人在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大义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屈大均的语言风格古朴而富有力度,能够深刻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 意象运用:《曾公子樱挽诗·其三》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马步”、“阴风”等,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布局: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赞颂和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展现出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1. 历史背景
  •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曾公子樱挽诗·其三》,不仅表现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曾公子樱挽诗·其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的无限敬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