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子樱挽诗 其二

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
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
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
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
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
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
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公子樱挽诗 其二是清代屈大均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屈大均的《曾公子樱挽诗 其二》写于明末清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危难之际,他以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2. 主题内容: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忧,以及个人在大义面前的牺牲精神。
  3. 艺术特色:屈大均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将“肌肤”比作“兜鍪”,将“厮养”比喻为“神师”,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思想价值:诗中的“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等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残酷性和正义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

屈大均的《曾公子樱挽诗 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