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中洲 其一

问子游何之,长啸而不言。
民生悲局促,轻举思浮天。
寄躯于飞蓬,阳风乘飘然。
夜光无自耀,明膏不自煎。
服丹身无影,所至如云烟。
赠子寂寞床,玄虚为广旃。
行行至青原,朝夕聊安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中洲其一》是清朝屈大均的作品,全文原文为“相见年华却共悲,少年曾见柳丝丝。浮生浮世有何事,花落花开能几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分析:

  1. 作者简介
  • 屈大钧(1630—1686),字翁山,号垢野,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诗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诗书熏陶,后成为清朝初年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山水田园以及历史典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1. 诗歌原文
    相见年华却共悲,少年曾见柳丝丝。浮生浮世有何事,花落花开能几时。一任谏书云易过,独留诗卷石难移。鬓毛焦尽青铜改,白口无情说与谁……

  2. 诗歌赏析

  • 意象丰富:诗中以“柳丝丝”喻示青春易逝,用“花落”暗示生命的短暂,通过“云易过”、“石难移”等词语,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执着于理想的重要性。
  • 哲思深刻:诗中透露着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了人生的苦乐参半和世事的无常。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志向与国家兴亡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 情感真挚:尽管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屈大均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风貌。

《送陈中洲其一》不仅展示了屈大均深邃的思想感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