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子游何之,长啸而不言。
民生悲局促,轻举思浮天。
寄躯于飞蓬,阳风乘飘然。
夜光无自耀,明膏不自煎。
服丹身无影,所至如云烟。
赠子寂寞床,玄虚为广旃。
行行至青原,朝夕聊安禅。
【注释】
问子游何之:问你到什么地方去了?
长啸而不言:放声高歌,却不回答。
民生悲局促:老百姓生活艰苦,心情悲凉,处境狭窄。
轻举思浮天:想飞上青天,超脱尘世。
寄躯于飞蓬:像飞蓬那样飘荡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
阳风乘飘然:乘着和煦的春风,任其任意地飘荡。
夜光无自耀:夜光石不自己发光。
明膏不自煎:太阳膏也不自己发热。
服丹身无影:服药后身体没有影子。
所至如云烟:到处都能自由自在。
赠子寂寞床:送你一把空荡荡的床。
玄虚为广旃:用虚无的玄妙道理来装饰你的床。
行行至青原:在青原山一带行走。
朝夕聊安禅:早晚在这里打坐参禅。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对陈中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问子游何之,长啸而不言。”诗人向陈中洲询问他的去处,陈中洲却长叹一声,没有回答。诗人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不明白陈中洲为什么这样沉默不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中洲的关切与担忧。
“民生悲局促,轻举思浮天。”诗人继续描绘了陈中洲的生活状态。他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受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常常感到心情悲凉,身处狭小的空间之中。然而,他心中却有着超越世俗的梦想,渴望能够飞升至青天之上,摆脱尘世的束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陈中洲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寄躯于飞蓬,阳风乘飘然。”“寄躯于飞蓬”指的是陈中洲如同飘荡不定的飞蓬一样,没有固定的住所和归宿。他四处漂泊,没有真正的家。“阳风乘飘然”则形容他在风雨中随风飘荡,不受拘束。这两句诗表达了陈中洲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无法安定下来,总是在四处流浪。
“夜光无自耀,明膏不自煎。”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陈中洲的生活状况。他虽然拥有珍贵的夜光石和明膏,却无法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他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困扰和痛苦,无法摆脱困境。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陈中洲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使他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而感人。
“服丹身无影,所至如云烟。”诗人继续描绘了陈中洲的形象。他服用了一种神奇的丹药,但并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他的身体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面貌。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仿佛是一团烟雾一样飘散开来,无法留下痕迹。这两句诗表达了陈中洲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赠子寂寞床,玄虚为广旃。”诗人送给陈中洲一把空荡荡的床,希望他能有一个安静的休息场所。同时,他用虚无的玄妙道理来装饰他的床,希望能给他带来一些安慰和力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中洲的关心和祝福,希望他能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行行至青原,朝夕聊安禅。”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期望。他希望陈中洲能够一直在路上行走,不断前行,直到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同时,他也希望陈中洲能够在早晚的时候打坐参禅,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中洲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