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衹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掉了大殷,取得了天下。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正义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保祭祀不断。

介绍

《中庸·第十八章》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天命与德行的继承以及礼仪制度的实行。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庸·第十八章》:

  1. 天命观念:《中庸·第十八章》中孔子提出了天命的观念,认为天命是不可抗力的,人们应当顺从天命,而不是试图改变它。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对于天意和人事关系的看法。

  2. 德行传承:在《中庸·第十八章》中,孔子强调了德行的传承,指出文王、武王都是通过他们的德行影响了后代。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培养,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和政治的传统,被后世儒家不断推崇。

  3. 礼制实施:孔子在《中庸·第十八章》中提到,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都应遵循一定的礼仪制度。这种制度不仅维护了社会秩序,也是对天命的一种尊重。礼制的实施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家族成员之间的丧葬礼仪到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

《中庸·第十八章》不仅是一篇关于道德修养和礼仪制度的篇章,更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如何理解和实践天命的重要文献。《中庸·第十八章》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