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子离根蓬,随风去何之。
少年好驰侠,意气为雄儿。
持忧催白发,我年已崦嵫。
玉沥与金华,成仙不可期。
聊为亡命人,隐忍居下邳。
事败死无名,空令骨肉糜。
吾子弃其觚,立功思边陲。
英雄苟有具,富贵宁无期。
穹庐多秘馆,中有琵琶姬。
射猎得猪鹿,相与聊娱嬉。
寄四会李子
介绍
《寄四会李子》是屈大均创作的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全文如下:
念子离根蓬,随风去何之。少年好驰侠,意气为雄儿。持忧催白发,我年已崦嵫。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年轻人的离乡背井和对英雄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切思考。屈大均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人离家远行,追寻英雄理想的场景。“念子离根蓬,随风去何之”两句直接表达了年轻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中常见,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诗中的“少年好驰侠,意气为雄儿”两句则展示了年轻人的性格特点和志向。这里的“驰侠”是指豪迈、有侠义精神的人,而“意气为雄儿”则表明了年轻人的雄心壮志。这种性格特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被赞美,因为它们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中的“持忧催白发,我年已崦嵫”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这句话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常常会因为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和衰老。
诗中的后半部分通过“玉沥与金华,成仙不可期”等句子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理想的追求。这些句子中的“玉沥”和“金华”分别象征着珍贵的药物和仙术,暗示着诗人希望通过修行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这种追求虽然美好,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难以实现。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诗人的现实生活,“聊为亡命人,隐忍居下邳”两句表现了诗人为了生存而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这里的“亡命人”指的是逃亡者,而“隐忍居下邳”则暗示了诗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选择了隐退。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来面对生活的艰辛。
《寄四会李子》不仅是屈大均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青春、梦想和现实的优秀代表。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富含深刻的历史和哲学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