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我需要澄清,”我不知道” 并不是针对文学作品的介绍。然而,关于《中庸·第二十一章》这一部分,我可以为您介绍。
《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撰写,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期之间,是《论语》和《孟子》之后的儒家经典之一。这本书主要阐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即在各种情境中寻找平衡和谐的态度。
《中庸·第二十一章》是书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政治理想和哲学思考的内容。这一章可能会涉及到如何通过个人修养来影响社会和政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中立和公正。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中庸·第二十一章》,建议您阅读原著《中庸》或查找其他相关的儒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