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真诚到极点,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或者呈现在占卜的蓍草龟甲上,或者表现在人的动作状态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介绍

中庸”,又称《中庸》,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内容主要围绕孔子的教导和儒家的道德理念进行阐述,尤其强调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中庸”指的是一种平衡、适度的状态,即避免极端,追求和谐与平衡。

《中庸·第二十四章》是《中庸》这部作品中的一部分,它讨论的主题是如何达到这种道德上的平衡状态。这一章节通过引用古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名言来阐述“中庸”的意义,包括如何理解“中庸”,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庸”,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

在文学作品中,《中庸·第二十四章》可能会被用作哲学探讨或道德教育的一部分,用以引导人们理解和实践儒家的道德原则。例如,它可能会被用于教育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出符合中庸之道的决定,或者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公正和谦逊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中庸·第二十四章》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作品,而是作为一部更广泛的儒家作品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要介绍文学作品中的这一部分,我们通常会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的背景下来讨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