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为忠养,清贫似素秋。
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
雀舌馀茶碗,蛛丝满药篝。
菇斋过九十,馨洁愧兰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无以为忠养,清贫似素秋。
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
雀舌馀茶碗,蛛丝满药篝。
菇斋过九十,馨洁愧兰羞。
屈大均的《哀述 其七》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屈大均通过简洁而富有力度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屈大均,明代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尤以诗歌见长。屈大均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其中《哀述 其七》是其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经历和感受,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状态。屈大均的这种情感态度,与当时文人墨客普遍表现出的忧国忧民情怀有所不同,展现了他更为内敛和深刻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清秋”、“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等,诗人不仅抒发了个人的孤独和清贫之感,也隐喻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不满。这些诗句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使得整首诗作具有了很高的思想价值。
《哀述 其七》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其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大均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